如果不了解 MongoDB Sharded Cluster 原理,请先阅读
关于 sharding 迁移,会分3个部分来介绍,本文为第一部分
- 负载均衡及迁移策略
- chunk 迁移流程
- Balancer 运维管理
为什么要进行 chunk 迁移?
MongoDB sharding 主要有3个场景需要进行 chunk 迁移
场景1
当多个 shard 上 chunk 数量分布不均时,MongoDB 会自动的在 shard 间迁移 chunk,尽可能让各个 shard 上 chunk 数量均匀分布,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负载均衡。
场景2
用户调用 removeShard 命令后,被移除 shard 上的 chunk 就需要被迁移到其他的 shard 上,等该 shard 上没有数据后,安全下线。(注意: shard 上没有分片的集合,需要手动的 movePrimary 来迁移,系统不会自动的迁移)。
场景3
MongoDB sharding 支持 shard tag功能,可以对 shard、及shard key range 打标签,系统会自动将对应 range 的数据迁移到拥有相同 tag 的 shard 上。例如
mongos> sh.addShardTag("shard-hz", "hangzhou")
mongos> sh.addShardTag("shard-sh", "shanghai")
mongos> sh.addTagRange("shtest.coll", {x: 1}, {x: 1000}, "hangzhou")
mongos> sh.addTagRange("shtest.coll", {x: 2000}, {x: 5000}, "shanghai")
对2个 shard 添加了标签,对某个集合的shard key range 也添加了标签,这样该集合里 x 值为[1, 1000)的文档都会分布到 shard-hz,而 x 值为[2000, 5000)的文档则会分布到 shard-sh 里。
迁移工作谁来做?
3.2版本里,Mongos 有个后台的 Balancer 任务,该任务不断对针对上述3种场景来判断是否需要迁移 chunk,如果需要,则发送 moveChunk 命令到源 shard 上开始迁移,整个迁移过程比较复杂,将在第二部分进行专门的介绍。
除了上述场景会触发自动 chunk 迁移,MongoDB 也提供了 moveChunk 命令,让用户能主动的触发数据迁移。
Balancer 如何工作?
一个 Sharded Cluster 里可能有很多个 mongos,如果所有的 mongos 的 Balancer 同时去触发迁移,整个集群就乱了,为了不出乱子,同一时刻只能让一个 Balancer 去做负载均衡。
Balancer 在开始负载均衡前,会先抢锁,抢到锁的 Balancer 继续干活,没抢到锁的则继续等待,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抢锁。
这里的锁实际上是config server里 config.locks集合下的一个特殊文档,Balancer 使用 findAndModify 命令去更新文档的 state 字段(类似set state=1 if state==0
的逻辑),更新成功即为抢锁成功。
抢锁成功后,Balancer 就开始遍历所有分片的集合,针对每个集合,执行下述步骤,看是否需要 进行 chunk 迁移。
Step1: 获取集合对应的 chunk 分布信息
获取 shard 的元信息 (draining代表 shard 是否正在被移除)
shard 名 | maxSize | draining | tag | host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hard0 | 100G | false | tag0 | replset0 |
shard1 | 100G | false | tag1 | replset1 |
获取集合的 chunk 分布信息
shard 名 | chunk 列表 |
---|---|
shard0 | chunk(min, -100), chunk(-100, 0) |
shard1 | chunk(0, 100), chunk(100, max) |
获取集合对应的 tag 信息
Range | tag |
---|---|
(20, 80) | tag0 |
Step2: 检查是否需要 chunk 分裂
如果集合没有设置 tag range,这个步骤不需要做任何事情。其主要是检查 TagRange 跟 chunk 是否存在存在交叉,如果有,则以 Range.min(Range 的下限)为分割点,对 chunk 进行 split。例如
上述(20, 80)的 Range的 tag 为『tag0』,跟chunk(0, 100)有交叉的部分,于是就会在20这个点进行分裂,分裂为 chunk(0, 20) 以及 chunk(20, 100),接下来就可以将 chunk(20, 100)从 shard1 迁移到 shard0,就能满足 tag 分布规则了,这个步骤只是为迁移做准备工作,具体的迁移在 Step4 中完成。
Step3: 迁移 draining shard 上的chunk
当用户 removeShard 将某个 shard 移除时,MongoDB 会将该 shard 标记为 draining 状态, Blancer 在做迁移时,如果发现某个 shard 处于 draining 状态,就会主动将shard 上的chunk 迁移到其他 shard。 Blancer 会挑选拥有最少 chunk 的 shard 作为迁移目标,构建迁移任务。
Step4: 迁移 tag 不匹配的 chunk
Step2 时,已经将 chunk 根据 tag range 边界进行了 split,这时 Balancer 只需要检查哪些 chunk 所属 shard 的 tag 与自身的不匹配,如果不匹配,则构建迁移任务,将 chunk 迁移到 tag 匹配的 shard 上。
Step5: 负载均衡迁移
Balancer 还会基于各个 shard 持有的 chunk 数量来做负载均衡迁移,如果一个集合在2个 shard 里的 chunk 数量相差超过一定阈值,则会触发迁移。 (通过对比持有 chunk 最多和最少的 shard)
集合的 chunk 数量 | 迁移阈值 |
---|---|
小于20 | 2 |
小于80 | 4 |
大于或等于80 | 8 |
迁移阈值如上表所示,意思是当集合的 chunk 数量小于20时,如果2个 shard 间 chunk 数量相差大于或等于2时,就会构建迁移任务,将某个 chunk 从『持有 chunk 最多的 shard』迁移到『持有 chunk 最少的 shard』。
Step5:执行迁移
根据 Step 3~5 里构建出的迁移任务,开始真正的迁移。
值得注意的是,Step3、Step4里的迁移虽然是必须要做的,为了确保系统功能正常运转,但其仍然是由 Balancer 来控制的,如果关闭了 Balancer,就可能导致 removeShard、shard tag 逻辑无法正常工作,所以关闭 Balancer 一定要慎重,Balancer 的运维管理将在第三部分详细介绍。
参考资料
作者简介
张友东,阿里巴巴技术专家,主要关注分布式存储、Nosql数据库等技术领域,先后参与TFS(淘宝分布式文件系统)、Redis云数据库等项目,目前主要从事MongoDB云数据库的研发工作,致力于让开发者用上最好的MongoDB云服务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